春雪
韩愈〔唐代〕
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
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
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
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雪片片,着急地互相追逐驱赶,纷纷扬扬地被风吹得歪歪斜斜。
飘到江面便化作水融入其中,落在树上渐渐积累成雪花挂满枝头。
南方的人们欢喜雪花能驱散瘴气,北方的人却发愁它会把沙漠掩盖得更深。
雪花与云彩一起封住了洞口,又伴着月光照亮了天涯海角。
黄昏时可见到迷失巢穴的鸟儿,清晨时又会遇到陷入泥泞的车辆。
大家都为这丰年的瑞雪相互庆贺,不仅限于辛勤耕作的农家。
注释
瘴:瘴气。旧指我国南方山林中的湿热空气,古人认为能引起瘴疠(恶性疟疾)之病。
暝:日落、黄昏。
朝:早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天的雪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观察和感受。开篇“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两句,形象地描述了雪花飘落的情状,“片片”指的是零散的雪花,“驱鸿”则是比喻雪花如同大雁一样在空中飞舞,而“纷纷”则表达了雪花密集而又轻盈,随风轻轻斜倚。接着“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两句,通过对雪与水、雪与花的转化,表现了自然界中物体形态的变化。雪落在江上变成了水,雪覆盖在树上仿佛成了花,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丝梦幻色彩。“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春雪所带来的喜悦和忧虑。雪花如同轻盈的纨扇拂散开来,而对于边塞之地的胡沙却是深深的覆盖,这里“瘴”指的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44篇诗文 1755条名句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唐代〕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偶作寄朗之
白居易〔唐代〕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