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叉 刘叉〔唐代〕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把宝剑从古代传下来,最后传到了我的手里。
在您临行前我将它赠给你,希望您好好保存它、使用它,不要为了私人的小仇小怨用这把剑去作无谓的争斗!

注释
姚秀才:刘叉的朋友,名不详。秀才,唐初,设秀才科,后废去。秀才遂成为对儒士的尊称。
古时水:指小剑。
泻赠:奉赠。
薄(bó):迫近。
细碎仇:指私人的小仇小怨。

参考资料:完善

1、 马航飞.精彩唐诗.济南.明天出版社.2002年9月.233
2、 李亚南.历代五言诗精品百首秦末唐.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年6月.197
3、 谷向阳.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3分册.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7月.63

创作背景

  中国古代,人们常用宝剑来表示自己有安邦治国、建功立业的本领。以剑赠人,表示志趣相投和生死不渝的友谊。约唐宪宗元和(812年)年间,刘叉在送别姚秀才时,把自己的剑赠送给姚秀才并作该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艾治平.艾治平解读名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178

赏析

  前两句“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写得很口语化,而颇有诗味:诗人并未直接提及这是一柄自古流传、熠熠生辉的宝剑,而是巧妙地以“古之水”为喻,赋予其深邃的历史韵味。同样,诗人并未直言宝剑“握”于掌中,而是通过“水”的流动特性,选用了“流”字,生动地描绘出宝剑如同流水般,自然、顺畅地流入诗人的手心,使原本静态的物品充满了流动的诗意与动感。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相较于直白的叙述,更增添了一层含蓄与韵味,让整首诗充满了别样的风趣。

  第三句依然延续着“水”与剑的巧妙比喻,精心挑选了“泻赠”一词。剑既被喻为“水”,那么赠送剑的行为便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奉赠”或“惠赠”,而是如同水流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小诗的一二句“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写得很口语化,而颇有诗味。第三句还是循着以“水”比剑的基本构思炼字。剑既似“水”,所以不是一般的“奉赠”、“惠赠”,而是扣紧“水”字,选用了“泻赠”。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条流动着的“水”,流到诗人手里,又泻入朋友掌中。末句则是在赠剑时的殷勤嘱咐,点出赠剑的用意,希望用它来建立奇功殊勋。这首小诗通篇以水比剑,不仅写出了这把古剑质感,使静态的事物富有了动感,别致传神。

刘叉

刘叉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28篇诗文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宫中调笑·团扇

王建 王建〔唐代〕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壕吏

杜甫 杜甫〔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出门看 一作:出看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史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运去 一作:远去)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