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花

王寀 王寀〔宋代〕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缱绻秋水倒映着天空,渔舟上的笛声在晚风中呜咽悠扬。
在万里寒碧的波心绽开的奇花,谁个能够折得?那凋零摇碎的千瓣落红,是秋日夕阳在江波里投下的倒影。

注释
晚风:晚上的风。
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创作背景

  宋洪迈《夷坚志》载,有个诗人叫曹道冲,在京城卖诗,凡有命题,挥笔立成。有人特意给他出难题,请他写首描写浪花的绝句,限用“红”字韵。曹道冲作不出,请来人去找学士王寀。结果王寀欣然捉笔,一挥而就,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赏析

  诗的起首两句,描写环境,说一江秋水,万里晴空,为浪花铺设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因为是秋水,“潦水尽而寒潭清”,所以是蔚蓝的;因为是秋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天也是蔚蓝的。天光水色,交相互染,连成一气,所以诗用了个“浸”字,仿佛水浸入寒空;同样,也是说天浸入秋水,下文夕阳染红秋水也就顺理成章。次句为这静谧广阔的背景增添情趣,说渔舟上一曲悠扬的笛声,在晚风中传扬。这样一写,为整个画面加入了声响,使人感受到浓重的秋晚中美妙的意境,又以“晚风”若不经意地带出时间,为下两句预设地步,勾引出下面的夕阳、浪花来。

  上两句,已经为正面写浪花做好了一切准备,很得咏物诗烘托渲染的意趣,到这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浪花》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写环境,一江秋水,万里晴空,笛声悠扬,为浪花铺设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后两句先欲擒故纵,想象奇特,”夕阳影里碎残红“是全诗之警策,取得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整首诗写得十分形象,尽管真正写浪花的只有结尾一句,但诗中句句可见浪花的影子,充溢着抒情的语调,意趣盎然。

王寀

王寀

(1078—1118)江州德安人,字辅道。王韶子。好学,工词章。登进士第。累官校书郎。好延道流谈炼丹修仙事。为徽宗所召,约某日即内殿致天神,为林灵素所陷,术不验,下大理狱弃市。 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刘克庄〔宋代〕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秦楼月·芳菲歇

向子諲 向子諲〔宋代〕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残梅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