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妓二首
王勃〔唐代〕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凤台紧挨着铜雀台,邺城面对着浊漳河。
君王已死,现在没有地方可寻了,而这里的亭台楼榭却依旧是那个样子。
当年的歌舞席和那未倾倒的歌梁还有什么用呢?
西陵里的松树槚树那样苍冷,谁明了铜雀妓的愁情?
我本是铜雀合上的乐妓,幽闭在一层又一层的深宫中。
君王死了欢爱已尽,现在为谁打扮为谁歌舞呢?
锦缎的被子懒得再叠,绫罗的衣服也不再缝制了。
由这高高的铜雀台上望西陵,不由得使人对着墓前的青松流下了泪水。
注释
铜雀妓:原指曹操的歌舞伎,后成为古乐府曲调名,也叫《铜雀台》。铜雀,
创作背景
《铜雀妓》诗,多是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作者曾由洛阳去冀州游玩,途径铜雀台,见陈迹而顿生盛衰之感,于是创作了《铜雀妓二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倪木兴.初唐四杰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6-38
简析
《铜雀妓二首》是一组五言律诗。在这两首诗中,诗人描写了歌妓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对终身被幽禁于深宫的歌妓的不幸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不平。全诗以古喻今,针对当时幽深的宫廷生活有感而发,通过生动的形象抒发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借曹事以讽唐,情思愁苦、格调沉郁。
鉴赏
《铜雀妓》是乐府诗题名,也叫《铜雀台》。铜雀原名榭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造,台上有铜铸大雀。《铜雀妓》诗,多是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据《邺都故事》记载,曹操命其子将其葬在邺之西岗;妾妓都住在铜雀台上,早晚设酒食祭奠,每月初一、十五在灵帐前奏乐祭礼;诸子也经常登台瞻望西陵墓田。
王勃的《铜雀妓二首》是“裁乐府以入律”的。这两首五言律诗都描写歌妓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在其中,诗人对终身被幽禁于深宫的歌妓的不幸生活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不平。
第二首开头“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是以歌妓的口吻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使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10篇诗文 423条名句
日出行
李白〔唐代〕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牧童词
李涉〔唐代〕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采莲曲
李白〔唐代〕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袂 一作:袖)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