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

高适 高适〔唐代〕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怅望一日千里,如今头上有了白发。
还想奔赴阳谷,不嫌陇山山高。
倚马可见纸笔,随身只带宝刀。
预料你终能自致高位,建功立业的地方就在临洮。

注释
临洮:即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当时已成为边境重镇,属陇右节度使管辖。
二毛:头发黑白相间,俗称花白头发。
阳谷:地名,在今甘肃淳化北。
倚马:指倚马可待的敏捷才思。雄笔:犹雄文。
勋业:功业。

参考资料:完善

1、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82-83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为蹇秀才送别,实则可见高适立功边塞之心。在诗中,高适鼓励蹇秀才勇往直前,全诗没有流露出一点离愁别绪。

  此诗前两句描绘蹇秀才不得志之状:本想建功立业,谁料功业未就却两鬓斑白,是以“怅望”。次二句写蹇秀オ失意之下的选择:投笔从戎远赴边塞,阳谷与陇山是前往西北的必经之地,既然选择了去边塞,就不要害怕长途跋涉的辛苦,勉励之意明显。五、六句赞美蹇秀才的文才武略:文能倚马千言,武可宝刀安边。自然引出七、八句:对其终会青云直上充满信心,祝愿对方此去临洮能有出色发挥。整首诗洋溢着从军边塞马上封侯的豪情逸兴,诗为勉励蹇秀才,实则是高适自我心灵的写照。

参考资料:完善

1、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2
2、 李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20

简析

  《送蹇秀才赴临洮》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描绘蹇秀才不得志之状;颔联写蹇秀才失意之下的选择;颈联赞美蹇秀才的文才武略;尾联祝愿对方此去临洮能有出色发挥。全诗鼓励蹇秀才勇往直前,没有流露出一点离愁别绪,洋溢着从军边塞马上封侯的豪情逸兴,可见诗人立功边塞之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天。蹇秀才不知何人。大概这位蹇秀才与高适相似,都是久沉下僚,想到战场上去争取功名,因此高适创作此诗鼓励他。

参考资料:完善

1、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82-83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46篇诗文  48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韦应物〔唐代〕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陆澧

张九龄 张九龄〔唐代〕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胡无人

李白 李白〔唐代〕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